•
台灣加密貨幣買賣課稅規定與節稅門檻全解析
25 分鐘閱讀 •
本 AI 調查報告是於 2025 年 9 月份生成,請讀者自行查證是否有新進展。
所有資訊內容僅供使用者作為參考之用途,不構成任何個人之意見或判斷,亦不構成任何投資、法律建議,本人亦不保證 AI 產生之各項資訊內容之完整性、即時性及正確性。
昨天晚上突然想到「如果我花十萬買虛擬貨幣,之後認賠賣掉只剩下五萬出場,會叫我繳五萬的所得稅嗎? 🤔」,接著又連想「所以什麼時候要繳多少稅,怎麼認定的呢? 🤔」,所以誕生了這一篇。
TL;DR:
- 只有在「錢進銀行帳戶」的時候,才會有所得稅的問題。然後依照「出金平台」的不同,會被認定為「境內所得」或「海外所得」,兩者的課稅規則與門檻差異很大。
- 保留完整的交易紀錄與成本證明,是合法節稅的關鍵。
加密貨幣的法律定位與課稅原則
在台灣現行法律框架下,加密貨幣(如比特幣、以太幣)的定位是「虛擬通貨」,被視為一種具有高度投機性的數位「商品」,而非官方貨幣或支付工具123。除了被主管機關認定為具有證券性質的「證券型代幣(STO)」外,絕大多數加密貨幣的交易均不適用《證券交易法》456。
根據財政部的報告與現行實務,加密貨幣交易的稅務處理原則如下67:
- 非證券性質加密貨幣:個人非經常性買賣的獲利,應歸類於《所得稅法》第 14 條第 1 項第 7 類的「財產交易所得」,需併入個人年度綜合所得總額進行申報163。
- 證券性質加密貨幣(STO):個人的交易所得適用《所得稅法》第 4 條之 1 的證券交易所得停徵規定,目前免徵所得稅。然而,營利事業的交易所得則需計入基本所得額課稅689。由於台灣的 STO 交易尚未普及,此情況對大多數投資人影響較小3。
此外,買賣加密貨幣本身「不需」繳納類似股票的交易稅,也暫不課徵營業稅(除非被認定為經常性營業活動)101112。
所得稅課徵詳解:境內與海外所得的關鍵差異
加密貨幣所得稅的計算方式,取決於該筆所得被認定為「境內」或「海外」來源,其判斷標準主要依據「出金平台」的所在地53。
課稅時機與所得類型
真正的課稅時機點是當投資人將加密貨幣兌換為新台幣等法定貨幣,並且資金進入銀行帳戶時,即「已實現獲利」51。若僅是加密貨幣之間的轉換(如 BTC 換成 USDT)或資產仍在錢包、交易所中,其帳面上的增值並不會立即產生稅務責任5。
- 境內所得:透過在台灣註冊的虛擬資產平台及交易業務事業(VASP),如 MaiCoin、ACE 王牌交易所等,將加密貨幣兌換為新台幣並匯入台灣的銀行帳戶,該筆獲利即被視為境內所得37。
- 海外所得:使用註冊於海外的交易所,如幣安(Binance)、Bybit 等,將獲利直接以電匯方式匯回台灣的銀行帳戶,則該筆所得被歸類為海外所得5133。
境內所得課稅規則
境內所得沒有特定的免稅門檻(除非個人年度總所得低於法定的免稅額與扣除額合計數)14。其計算方式是將加密貨幣的售價減去原始取得成本及必要費用(如手續費),得出的所得額需全額併入個人的「綜合所得總額」,與薪資、股利等其他收入合併計算,再依 5% 至 40% 的累進稅率課徵綜合所得稅103。
- 計算公式:
- 財產交易所得額 = 加密貨幣賣出價 − (當初買入成本 + 相關費用)
- 綜合所得總額 = 財產交易所得額 + 其他各類所得
- 應納稅額 = (綜合所得淨額 × 適用稅率) − 累進差額
例如,若年度薪資所得為 50 萬元,在台灣交易所實現的加密貨幣獲利為 100 萬元,則該年度的所得總額將以 150 萬元為基礎計算應納稅額10。
海外所得課稅規則(最低稅負制)
海外所得適用的是《所得基本稅額條例》,也就是俗稱的「最低稅負制」。此制度提供相對寬鬆的課稅條件,是高額獲利者進行稅務規劃的關鍵153。
海外所得需要申報並可能需要繳稅,必須「同時」滿足以下三個條件167:
- 全申報戶(本人、配偶及受扶養親屬)的海外所得總額 ≥ 新台幣 100 萬元。
- 全申報戶的基本所得額(綜合所得淨額 + 海外所得 + 其他特定項目)> 新台幣 750 萬元(此為 2025 年申報 2024 年度所得的免稅額度,未來可能調整)1617。
- 計算出的基本稅額 > 一般所得稅額(即綜所稅應納稅額)。
- 計算公式:
- 基本稅額 = (基本所得額 − 750 萬元) × 20%
- 應補繳差額 = 基本稅額 − 一般所得稅額 (若前者 > 後者)
若基本稅額小於或等於一般所得稅額,則只需繳納一般所得稅額即可3。這意味著,即使海外所得超過 100 萬元,但只要計入基本所得額後總額未超過 750 萬元,實際上仍無需繳納此部分稅款163。
項目 | 境內所得 | 海外所得 (最低稅負制) |
---|---|---|
適用法規 | 所得稅法 (綜合所得稅) | 所得基本稅額條例 |
所得分類 | 財產交易所得 | 海外所得 |
計算方式 | 併入綜合所得總額 | 計入基本所得額 |
稅率 | 5% ~ 40% 累進稅率 | 單一稅率 20% |
免稅門檻 | 無特定門檻,併入綜所稅計算 | 基本所得額免稅額度 NT$750 萬 |
申報門檻 | 無特定門檻,有獲利即應申報 | 海外所得達 NT$100 萬 |
資料來源 | 101637 | 1637 |
成本認定的挑戰
無論是境內或海外所得,計算獲利的關鍵都在於「成本」的證明16。投資人應妥善保存所有交易紀錄,包括買入時間、價格、數量及相關手續費等證明文件18。若無法提供完整的成本證明,稅務機關有權以「估算」方式認定成本。例如,國稅局可能參考過往案例,將出金額的 70% 認定為成本,對剩餘的 30% 課稅,這對實際成本較高的投資人可能相當不利167。
交易損失的稅務處理
若投資加密貨幣產生虧損,在符合規定的情況下可用於抵稅,但同樣需區分境內與海外來源1916。
境內交易損失
- 可申報為「財產交易損失特別扣除額」,用以扣抵「當年度」的「財產交易所得」1916。
- 扣除額以當年度的財產交易所得為上限;換言之,不能用加密貨幣的虧損去抵扣薪資所得19。
- 若當年度的財產交易所得不足以完全扣除虧損,剩餘的虧損額度可以在未來「三年內」繼續扣除1916。
- 申報時必須檢附相關的交易與成本證明文件163。
海外交易損失
- 海外發生的財產交易損失,只能用來抵扣「同年度」的「海外財產交易所得」,且不能與境內所得互抵3。
- 海外虧損不能遞延至未來年度使用3。
- 實務上,由於稅務機關難以查核海外交易所的交易資料,要成功申報海外虧損以抵稅具有相當高的難度,必須由交易平台提供明確的交易成本與價格資料1916。
其他相關稅負與申報義務
營業稅
一般個人投資者買賣加密貨幣,目前被認定為免徵營業稅2021。但若交易行為被認定為「經常性」或「以營利為目的」,例如以幣商為業或頻繁進行搬磚套利,當每月銷售額超過新台幣 4 萬元時,就可能需要辦理稅籍登記,並繳納 5% 的營業稅410。
證券交易稅
如前述,僅有經金管會核定的 STO 交易,在賣出時需繳納 0.1% 的證券交易稅5。絕大多數主流加密貨幣交易均不適用5。
遺產及贈與稅
台灣法院已承認比特幣、USDT 等加密貨幣具有財產價值,可作為強制執行的標的22。立法院法制局已建議主管機關應研議將加密貨幣納入遺產及贈與稅的課徵範圍,並建立數位資產的移轉與信託規範,以確保租稅公平232425。然而,目前尚無明確的課稅細則與估值標準。
洗錢防制申報義務
根據《洗錢防制法》,台灣的 VASP 業者需落實客戶身分審查(KYC)1022。此外,當用戶在金融機構有單筆超過新台幣 50 萬元的現金交易或出金時,銀行有義務向法務部調查局進行申報1026。這也成為稅務機關追蹤大額金流的管道之一。
合法稅務規劃策略
在現行法規下,投資人可透過以下方式進行合法的稅務規劃,但應注意法規變動風險,並在必要時諮詢專業會計師或律師27166。
- 善用海外所得最低稅負制:對於高額獲利者,將交易活動集中在海外交易所,並透過電匯方式出金,是目前最主要的節稅路徑。只要確保全申報戶的年度基本所得額控制在 750 萬元以下,即可享有免稅優惠1537。
- 分批、分年度出金:將大額獲利分散到不同年度實現,有助於將每年的基本所得額控制在免稅額度內28。
- 管理單筆出金額度:雖然沒有法定免稅門檻,但單筆出金若超過新台幣 50 萬元,會觸發銀行的通報機制,可能增加被查核的機率1026。
- 完整保存交易紀錄:無論獲利或虧損,保留所有交易的詳細紀錄是保障自身權益、正確計算稅額及未來應對查核的基礎18。許多交易所(如幣安)提供稅務報告工具,可協助產生損益報告19。
未來展望:虛擬資產管理專法與監管趨勢
台灣對加密貨幣的監管正從僅著重洗錢防制,逐步邁向更全面的管理框架10。金管會已規劃四階段監管路徑,目前已完成業者洗錢防制聲明及成立產業公會10。
最重要的發展是,金管會預計在 2025 年底前提出「虛擬資產管理專法」草案106。立法院法制局已對此提出六大建議,其中包括:
- 在專法中增訂虛擬資產稅務專章,明確定義各類交易的課稅性質232425。
- 建立交易平台的資訊申報與第三方報告機制,強化稅源掌握232924。
- 依交易頻率與持有期間區分投資者類型,研議不同的課稅標準2330。
- 推動國際稅務資訊交換合作,打擊跨境逃漏稅2324。
財政部已表示,將配合專法的內容,強化課稅資料蒐集機制,並參考國際規範,審慎研議更明確的稅務規定2324。這意味著,目前依賴海外所得管道進行稅務規劃的空間,未來可能因第三方資訊通報機制的建立而受到限縮。
總體而言,台灣對加密貨幣的課稅框架正處於從「依循舊法」過渡至「建立專法」的關鍵時期。目前投資人仍可利用境內與海外所得的稅制差異進行合法規劃,但核心前提是誠實申報並備妥完整交易證明。鑑於國稅局已開始積極查稅,且更嚴格的監管法規即將出台,任何試圖完全規避申報義務的行為都將面臨極高的法律風險。投資人應密切關注「虛擬資產管理專法」的立法進程,並以最新的官方公告為準,才能在享受投資獲利的同時,確保稅務合規。 Taiwan's Crypto Market & Regulations - Crystal Intelligence ↩ 報稅大限倒數!加密貨幣在台灣要報稅嗎?境內、海外所得不一樣?一次搞懂比特幣報稅重點 |幣圈新手村 ↩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Potential Future Directions for Taxation of Crypto Assets in ... ↩ ↩2 ↩3 ↩4 ↩5 ↩6 ↩7 2025最新》加密貨幣投資者報稅規定:境內/外收入有何差異、虛擬貨幣虧損可認列損失? | 動區動趨-最具影響力的區塊鏈新聞媒體 ↩ ↩2 ↩3 ↩4 ↩5 ↩6 ↩7 買虛擬貨幣要報稅嗎?三類計算方法一次看懂 - Web3+ - 數位時代 ↩ ↩2 ↩3 ↩4 ↩5 ↩6 ↩7 ↩8 ↩9 ↩10 ↩11 2025最新》加密貨幣投資者報稅規定:境內/外收入有何差異 ↩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